胚胎停育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礎疾病、優化孕前檢查、規避環境風險、規范孕期監測等方式預防。胚胎停育通常由染色體異常、內分泌失調、感染因素、免疫異常、子宮結構異常等原因引起。
1、孕前檢查:夫婦雙方需完成染色體檢測、TORCH篩查、甲狀腺功能及血糖檢查。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能增加流產風險,表現為TSH水平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需調節胰島素抵抗。孕前3個月開始補充葉酸400-800μg/日,地中海飲食模式可改善卵子質量。
2、內分泌管理:維持促甲狀腺激素<2.5mIU/L,空腹血糖<5.1mmol/L。糖尿病患者孕前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二甲雙胍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黃體功能不足者需在排卵后補充黃體酮,地屈孕酮可維持子宮內膜容受性。
3、感染防控:弓形蟲感染可能導致絨毛膜炎,表現為發熱伴陰道出血;風疹病毒IgM陽性者需推遲受孕。孕期避免食用生肉、未滅菌乳制品,接觸寵物糞便需戴手套。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可選用阿奇霉素治療,細菌性陰道病需使用甲硝唑栓劑。
4、免疫調節: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需聯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小劑量阿司匹林,封閉抗體缺乏者可考慮淋巴細胞免疫治療。NK細胞活性過高可能攻擊胚胎,靜脈丙種球蛋白可調節Th1/Th2平衡。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孕前需穩定病情6個月以上。
5、子宮評估:宮腔粘連患者需行宮腔鏡分離術,子宮縱隔建議腹腔鏡切除。粘膜下肌瘤>4cm者孕前需行肌瘤剔除,子宮內膜息肉應進行電切術。宮頸機能不全者孕12-14周實施宮頸環扎術,可選擇McDonald或Shirodkar術式。
備孕期間每日保持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游泳、瑜伽,BMI>24者需控制體重增長在11-16kg范圍內。避免接觸甲醛、苯等揮發性有機物,電離輻射累計劑量不得超過1mSv。每周食用深海魚2-3次補充DHA,保證每日睡眠7-9小時。建立規律產檢計劃,孕6-8周需確認胎心搏動,NT檢查應在11-13周+6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