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感染可通過抗生素治療、止痛藥物輔助、堿化尿液藥物緩解癥狀、中藥調理、局部用藥等方式干預。該疾病通常與細菌感染、尿路結構異常、免疫力低下、衛生習慣不良、激素水平變化等因素有關。
1、抗生素:針對細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對革蘭陰性菌效果顯著,頭孢克肟適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輕中度感染,呋喃妥因多用于反復發作的預防性治療。用藥需完成全程療程避免耐藥。
2、止痛藥物:排尿灼痛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兼具消炎作用,對乙酰氨基酚適合肝功能正常者。嚴重痙攣時可短期使用解痙藥山莨菪堿,但青光眼患者禁用。
3、堿化尿液:枸櫞酸鉀顆粒能升高尿液PH值,緩解膀胱刺激癥狀。碳酸氫鈉片也可堿化尿液,但長期使用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服用期間需監測尿常規,避免與某些抗生素同服影響療效。
4、中藥治療:癃清片含金銀花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熱淋清顆粒對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中藥需辨證使用,濕熱下注型可選用八正散,脾腎兩虛型適用知柏地黃丸。
5、局部用藥:高錳酸鉀坐浴可清潔會陰部,聚維酮碘溶液稀釋后沖洗能減少細菌滋生。絕經后患者可短期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尿道黏膜萎縮,但需警惕乳腺增生風險。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ml飲水量,推薦淡竹葉茶、玉米須茶等利尿飲品。避免久坐憋尿,性生活后及時排尿。選擇純棉內褲并每日更換,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蔓越莓制品含原花青素可抑制細菌黏附,建議每日攝入200g新鮮藍莓或30g蔓越莓干。急性期暫停游泳、騎行等運動,恢復期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