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經期或經期前后出現下腹痛,影響工作或健康者,稱為”痛經”。痛經可分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對于繼發性痛經應進行病因治療。對于原發性痛經疼痛劇烈時,可用”阿托品”0.5毫克,肌內注射,或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藥進行對癥治療;也可用孕激素療法,如口服”炔諾酮”2.5—5毫克或”甲地孕酮”4—8毫克,每日一次,于月經第5日開始,連服22日停藥,可用3個周期。還可用”黃體酮”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于月經來潮前7日開始,連用5日;并可選用雌激素療法,如”己烯雌酚”每次口服0.5—1克,每日一次,于月經周期第6日開始,連用20日。
祖國醫學根據病因將痛經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分別進行辯證施治。
氣滯血瘀經前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陣痛拒按,或伴有胸脅乳房作脹,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經色紫黯,夾有血塊,舌紫黯或有瘀點。對此應選用具有舒肝理氣、化瘀止痛作用的中成藥,如”得生丹”,每次1—2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婦女調經丸”,每次9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陽虛內寒,寒凝胞中經期或經后小腹冷痛,喜溫喜按,得熱則舒,經色淡量少,伴有腰痙腿軟,手足欠溫,小便清長,舌苔白。對此應選用具有溫經散寒,養血止痛作用的藥如”益坤丸”,每次一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女金丹”每次一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艾附暖宮丸”,每次1—2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氣血虛弱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或經過小腹痛,喜揉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伴有神疲乏力,面色痿黃,食欲不佳,大便溏瀉等。對此應選用具有益氣補血止痛作用的中成藥如”烏雞白鳳丸”,每次一丸,日服2次;”八寶坤順丹”,每次一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肝腎虛損月經干凈后1—2日出現腰痙腿軟,小腹隱痛不適,或有潮熱,頭暈耳鳴,舌苔薄白或薄黃。對此應選用具有益腎養肝止痛作用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一丸,”加味消遙丸”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