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償期本身不會傳染給其他人。肝硬化是肝臟長期受損后的終末階段病變,其本質(zhì)是肝組織纖維化及結構異常,而非傳染性疾病。
傳染性取決于導致肝硬化的原發(fā)病因。若肝硬化由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具有傳染性的病原體引起,需警惕病原體通過血液、母嬰或性接觸等途徑傳播的風險。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硬化患者的血液、體液可能攜帶病毒,但日常共餐、握手等普通接觸不會造成傳染。酒精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病等非感染因素導致的肝硬化則完全不具備傳染性。
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硬化的傳播防護: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垂直傳播及性接觸傳播。家庭成員應接種乙肝疫苗,避免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丙型肝炎病毒以血液傳播為主,目前無預防性疫苗,需嚴格防范創(chuàng)傷性操作中的交叉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病毒載量,必要時接受抗病毒治療以降低傳染風險。
非傳染性肝硬化的常見類型:
酒精性肝硬化與長期過量飲酒相關,需絕對戒酒并補充B族維生素。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導致的肝硬化多見于肥胖、糖尿病患者,需通過控制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延緩進展。自身免疫性肝病、遺傳代謝性疾病等病因所致的肝硬化亦無傳染性,但需針對原發(fā)病進行??乒芾?。
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應保證每日優(yōu)質(zhì)蛋白攝入如魚肉、豆制品,避免堅硬食物劃傷食管靜脈。適度進行步行等低強度運動,避免腹壓驟增動作。家庭成員需協(xié)助監(jiān)測腹圍、尿量變化,警惕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腦病等并發(fā)癥。病毒性肝炎患者家屬應完成疫苗接種,日常接觸無需過度恐慌,但需避免共用可能接觸血液的個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