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血瘀可通過補氣活血類中成藥、益氣化瘀類湯劑、活血通絡類方劑、溫陽散寒類藥物、理氣止痛類制劑等方式治療。該證候通常由久病體虛、勞倦過度、情志不暢、寒邪侵襲、外傷瘀滯等原因引起。
1、補氣活血:人參歸脾丸通過補益心脾改善氣血兩虛,復方丹參滴丸以丹參、三七協同活血化瘀,黃芪注射液靜脈給藥適用于急重癥患者。這類藥物多含人參、黃芪等補氣成分,配伍當歸、川芎等活血藥材,需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
2、益氣化瘀:血府逐瘀湯用桃仁、紅花破血行瘀,配合黃芪補氣托毒;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補氣,佐以地龍、當歸活血通絡。湯劑可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組方,如血瘀重者加三棱、莪術,氣虛甚者增量黃芪至60克。
3、活血通絡:桂枝茯苓丸善治婦人瘀阻胞宮,配合艾灸關元穴效果更佳;通心絡膠囊含全蝎、水蛭等蟲類藥,對心腦血管瘀阻效果顯著。使用蟲類藥需監測凝血功能,消化道潰瘍患者應飯后服用。
4、溫陽散寒:附子理中丸適合脾胃虛寒型血瘀,肉桂粉沖服可改善四肢厥冷;艾附暖宮丸專攻宮寒血瘀,經期前一周開始服用效果最佳。此類藥物含附子、肉桂等熱性成分,高血壓患者需減量使用。
5、理氣止痛:元胡止痛片對氣滯型胸脅脹痛效果明確,柴胡疏肝散加減可緩解肝郁氣滯型血瘀。氣機通暢后常配合八珍湯雙補氣血,治療期間需保持情緒舒暢,避免辛辣刺激飲食。
日常可食用當歸生姜羊肉湯溫補氣血,每周3次山楂紅糖水促進血液循環,太極拳、八段錦等柔緩運動有助于氣機運行。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心絞痛、肢體麻木需及時就醫,避免自行長期服用活血藥導致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