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功能不全屬于需要及時干預的嚴重病癥。該疾病指腎臟功能在短期內急劇下降,可能導致代謝廢物堆積、電解質紊亂及體液失衡,但多數情況下通過規范治療可逆轉。
1、疾病分期與癥狀表現:
急性腎功能不全分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少尿期表現為尿量顯著減少每日少于400毫升,伴隨水腫、惡心、呼吸困難;多尿期尿量異常增多但腎功能未完全恢復,可能出現低鉀血癥;恢復期腎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癥狀緩解。早期干預可顯著提高治愈率,延誤治療可能進展為慢性腎病。
2、治療措施與預后因素:
治療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方案。腎前性因素如脫水需快速補液,腎性因素如藥物中毒需血液凈化,腎后性梗阻需解除尿路阻塞。關鍵治療包括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控制感染、調節血壓。患者年齡、基礎疾病及并發癥數量直接影響預后,無其他器官衰竭者治愈率可達70%以上。
3、日常護理與風險規避:
康復期需嚴格監測尿量及體重變化,每日限水1000-1500毫升,采用低鹽低鉀優質蛋白飲食。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腎毒性藥物。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者需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維持在6.1毫摩爾每升以下。
患者出院后應每周復查血肌酐和尿素氮,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飲食推薦冬瓜、薏苡仁等利水食材,限制菠菜、香蕉等高鉀食物攝入。每日進行30分鐘步行鍛煉促進血液循環,睡眠時抬高下肢減輕水腫。出現尿量驟減或下肢浮腫加重需立即就醫,避免發展為不可逆腎功能損傷。保持每日尿量記錄有助于醫生評估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