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前肚子疼通常由激素水平波動、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盆腔充血、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癥引起,可通過熱敷、藥物緩解、飲食調整、適度運動及就醫檢查等方式改善。
1、激素波動:
月經前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子宮內膜剝脫前血管收縮,引發下腹墜脹或隱痛。這種生理性疼痛多出現在經前1-2天,通常伴隨乳房脹痛。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可減輕癥狀,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洛芬等止痛藥。
2、前列腺素影響:
子宮內膜分泌的前列腺素過多會刺激子宮強烈收縮,造成痙攣性疼痛,嚴重時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此類疼痛常見于經期第一天,可嘗試腹部熱敷或飲用姜茶緩解。醫生可能建議服用萘普生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
3、盆腔充血:
經前盆腔血管擴張會使組織水腫壓迫神經,產生持續性的酸脹感。避免久坐、穿寬松衣物有助于改善循環,瑜伽中的貓牛式等動作能緩解壓迫。若疼痛持續超過3天,需排查盆腔炎等病理因素。
4、子宮內膜異位癥:
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在經期同樣出血,刺激周圍組織引發進行性加重的疼痛,可能伴隨性交痛或不孕。此類疼痛多始于經前1周,婦科超聲和CA125檢查可輔助診斷,治療方案包括地諾孕素等藥物或腹腔鏡手術。
5、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會導致經量增多和劇烈絞痛,疼痛常從經前持續至經后。超聲顯示子宮均勻增大,確診后可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保守無效時需考慮子宮切除術。
經期腹痛期間建議選擇溫熱的紅豆湯、桂圓紅棗茶等飲品,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腸胃。每天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能促進內啡肽分泌,但需避免高強度訓練。記錄疼痛時間、強度及伴隨癥狀有助于醫生判斷病因,若出現非經期出血、發熱或疼痛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時就診婦科排查器質性疾病。保持腹部保暖,使用40℃左右熱水袋熱敷15-20分鐘可有效放松肌肉,經前一周開始低鹽飲食能減輕水腫相關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