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可通過局部抗真菌治療、口腔清潔護理、飲食調整、增強免疫力、中醫調理等方式治療。鵝口瘡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衛生不良、長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1、局部抗真菌:
制霉菌素混懸液涂抹患處每日4次,克霉唑口腔貼片粘貼潰瘍面,氟康唑口服溶液含漱后吞服。真菌感染是主要病因,表現為口腔黏膜白色偽膜、進食疼痛。
2、口腔清潔:
哺乳前后用碳酸氫鈉溶液擦拭乳頭,嬰兒進食后喂少量溫水沖洗口腔。選用軟毛牙刷清潔舌苔,避免損傷黏膜。口腔pH值改變會促進真菌繁殖。
3、飲食管理:
暫停含糖量高的果汁和酸奶,改食無糖豆漿、蒸蛋羹等流質。增加維生素B族攝入,如瘦肉糜粥、西蘭花泥。高糖環境易致念珠菌過度生長。
4、免疫增強:
保證每日睡眠7-8小時,補充乳鐵蛋白粉劑。進行快走、八段錦等溫和運動。HIV感染者需監測CD4細胞計數,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
5、中醫調理:
金銀花煎水代茶飲,吳茱萸研末醋調敷涌泉穴。心脾積熱型用導赤散加減,陰虛火旺型選知柏地黃丸。舌苔厚膩者可配合耳尖放血療法。
治療期間避免交叉感染,哺乳期母親需同步治療。餐具每日煮沸消毒,患病兒童隔離至癥狀消失。恢復期可食用山藥小米粥健脾胃,練習叩齒運動促進唾液分泌。長期反復發作需排查HIV感染、白血病等基礎疾病,口腔潰瘍持續兩周不愈應進行真菌培養藥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