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可能伴隨異味,通常由真菌感染、汗液積聚、角質層分解、細菌滋生、衛生習慣不良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抗真菌治療、足部清潔、穿透氣鞋襪、使用抑菌產品、調整生活習慣等方式改善。
紅色毛癬菌等皮膚癬菌分解角質蛋白時產生硫化物,導致特征性酸腐氣味。局部涂抹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或口服伊曲康唑可抑制真菌繁殖。
足部汗腺密集分泌的汗液被密閉鞋襪包裹,與皮屑混合后經細菌發酵產生異戊酸等物質。每日用硫磺皂清洗并徹底擦干,選擇吸濕排汗的棉質五指襪有助于緩解。
增厚的角質層在真菌酶作用下分解為短鏈脂肪酸,此類物質揮發后形成腐敗氣味。定期用尿素軟膏軟化角質,避免穿硬質皮鞋摩擦加重角質增生。
表皮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在潮濕環境中過度增殖,其代謝產物如丙酸具有刺鼻氣味。使用含聚六亞甲基雙胍的足部噴霧,或明礬溶液浸泡可減少細菌定植。
鞋柜通風不良、共用修腳工具等行為易造成交叉感染。建議每周用紫外線燈消毒鞋子,家庭成員分開使用指甲鉗等個人物品。
日常需保持足部干燥透氣,運動后及時更換鞋襪,飲食中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以免加重出汗。選擇露趾涼鞋促進空氣流通,避免長時間穿橡膠雨靴或雪地靴。若伴隨劇烈瘙癢、滲液或皮膚潰爛,需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