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透聲差是超聲檢查中描述膽囊或膽管內容物透聲性降低的術語,可能由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膽泥沉積、膽道感染、膽紅素鈣鹽沉淀等原因引起。
1、膽汁淤積:膽囊收縮功能減弱導致膽汁滯留,濃縮后黏稠度增加。每日規律進食可刺激膽囊排空,減少膽汁淤積風險。
2、膽固醇結晶: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析出形成微結晶。控制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入,維持BMI在18.5-23.9范圍。
3、膽泥沉積:長期禁食或胃腸外營養使膽汁成分分層。建議間歇性禁食不超過16小時,必要時使用熊去氧膽酸調節膽汁成分。
4、膽道感染:大腸桿菌或厭氧菌感染引發炎性滲出物混合。可能與膽總管結石、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有關,通常表現為右上腹痛、發熱。急性期需靜脈用頭孢曲松聯合甲硝唑抗感染。
5、膽紅素鈣沉淀:溶血性疾病或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色素沉積。可能與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Gilbert綜合征有關,常伴隨黃疸、尿色加深。嚴重者需行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清除沉積物。
超聲發現膽汁透聲差需結合肝功能檢查,日常保持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選擇低脂高纖維原則,每日飲水2000ml以上促進膽汁稀釋。反復出現右上腹悶脹或皮膚鞏膜黃染應及時消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