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剝內扎術可能導致肛門狹窄,但發生率較低。手術操作不當或術后護理不佳可能增加狹窄風險。
外剝內扎術是治療混合痔的常見手術方式,通過切除外痔組織并結扎內痔血管達到治療目的。手術過程中若切除組織過多或縫合過緊,可能影響肛門正常伸縮功能。術后創面瘢痕形成過程中,若發生過度增生或感染,也可能導致肛門管徑縮小。
1、術后肛門狹窄的預防措施:
術中需精確控制切除范圍,保留足夠的黏膜橋。采用分層縫合技術可減少組織張力,術后使用肛門擴張器進行規律擴肛能有效預防狹窄。每日溫水坐浴配合局部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瘢痕組織。
2、肛門狹窄的早期識別與處理:
術后出現排便困難、便條變細需警惕狹窄可能。輕度狹窄可通過持續擴肛治療改善,重度狹窄需行肛門成形術。擴肛治療應循序漸進,從小號擴肛器開始,逐步增加型號直至達到正常肛門直徑。
術后三個月內是瘢痕形成關鍵期,需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飲食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毫升。適度進行提肛運動可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創面出血。定期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并處理并發癥,術后半年內每月復查肛門指診評估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