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多貧血可通過琥珀酸亞鐵、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等鐵劑治療,通常由鐵丟失過多、鐵吸收障礙、營養不良、子宮肌瘤、凝血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
1、鐵劑補充:
鐵元素是血紅蛋白合成的必需物質,缺鐵性貧血需口服鐵劑糾正。琥珀酸亞鐵具有較高生物利用度,硫酸亞鐵價格經濟但胃腸刺激較大,富馬酸亞鐵適用于對前兩者不耐受者。服用期間需避免與鈣劑、濃茶同服,療程通常持續3-6個月。
2、維生素輔助:
維生素C可促進三價鐵轉化為二價鐵,提升腸道吸收率,建議與鐵劑同服。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可能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需通過血液檢查明確是否需聯合補充。復合維生素B族有助于改善造血微環境。
3、飲食調整:
增加動物肝臟、紅肉、菠菜等富鐵食物攝入,每日紅肉攝入量建議100-150g。黑木耳、紫菜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紅素鐵,需配合檸檬汁等酸性食物提升吸收率。避免咖啡、奶茶等含多酚類物質影響鐵吸收。
4、病因治療:
子宮肌瘤可能導致經量過多,與雌激素水平異常有關,通常表現為經期延長、血塊增多等癥狀。凝血功能障礙需排查血小板減少或維生素K缺乏,伴隨皮下瘀斑、牙齦出血等表現。需通過婦科超聲、凝血功能檢查明確原發病。
5、止血干預:
氨甲環酸可抑制纖溶酶原激活減少出血,酚磺乙胺能增強血小板功能。急性大量出血時需靜脈注射止血藥物。子宮內膜增厚者可能需黃體酮調節周期,黏膜下肌瘤需考慮宮腔鏡切除術。
貧血期間應保證每日攝入牛肉50g、雞肝30g或血豆腐100g等高鐵食材,配合獼猴桃、鮮棗等維生素C豐富水果。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缺氧癥狀,每周3次30分鐘快走可改善血液循環。月經期使用夜用衛生巾需每2小時更換,記錄出血量變化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