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體缺損可能由齲齒、外傷、磨耗、酸蝕癥、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長期未處理可導致咀嚼功能下降、鄰牙移位、顳下頜關節紊亂、牙髓病變、面部形態改變等危害。
1、咀嚼障礙:牙體缺損破壞咬合接觸面,降低咀嚼效率。長期單側咀嚼可能引發顳下頜關節彈響或疼痛。建議使用樹脂充填或嵌體修復恢復牙冠形態,避免進食過硬食物。
2、鄰牙傾斜:缺損導致鄰牙失去支撐向缺隙側傾斜,造成食物嵌塞和牙周損傷。需及時進行全冠修復或貼面治療,必要時配合正畸矯正移位牙齒。
3、牙髓炎癥:深達牙本質深層的缺損可能誘發牙髓炎,表現為冷熱刺激痛或自發痛。根管治療后需行樁核冠修復,常用藥物包括氫氧化鈣糊劑、甲醛甲酚、樟腦酚。
4、關節紊亂:后牙大面積缺損導致垂直距離降低,可能引發關節區壓痛、張口受限。需通過咬合重建恢復頜位關系,治療方法包括活動義齒、固定橋或種植修復。
5、面容改變:前牙缺損影響唇部支撐,導致面部塌陷和發音異常。全瓷冠或瓷貼面可改善美觀,嚴重骨缺損需結合牙槽嵴增量術。
日常需控制碳酸飲料攝入,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楔狀缺損或隱裂,運動時佩戴防護牙托預防外傷。修復后避免用修復牙咬開瓶蓋等硬物,每年進行專業潔治維護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