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介紹
佳美舒 阿奇霉素腸溶膠囊(微丸型)副作用一般包含(一)臨床試驗經驗:由于臨床試驗在不同的條件下完成,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的一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率不能直接和其他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的不良反應率相比較,且末必反映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率。阿奇霉素靜脈制劑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試驗中,靜脈給藥2~5個劑量,所報道的不良反應多數為輕至中度,且停藥后可恢復。這些臨床試驗中多數患者有種以上合并癥,并需應用其他藥物。約1.2%用本品靜脈制劑的患者中止用藥,2.4%采用靜脈或口服阿奇霉素治療的患者因出現不良反應癥狀或實驗室檢查異常而中止用藥。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進行的臨床試驗中,接受阿奇霉素單藥治療的女性患者靜脈給藥1~2個劑量后,2%患者因臨床不良反應而停藥,阿奇霉素與甲硝唑合用的患者中4%的患者因不良反應而中止治療。以上研究中導致停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和皮疹,導致停藥的實驗室檢查異常主要為氨基轉氨酶和/或堿性磷酸酶升高。在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研究中,成年患者接受本品口服制劑治療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其中腹瀉或稀便(4.3%),惡心(3.9%),腹痛(2.7%),嘔吐(1.4%)。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試驗中,成年女性患者接受本品口服制劑治療,與治療相關的最常見不良反應也是胃腸道反應,其中常見的為腹瀉(8.5%)和惡心(6.6%),其次為陰道炎(2.8%)、腹痛(1.9%)、厭食(1.9%)、皮疹和瘙癢(1.9%)。這些研究中阿奇霉素與甲硝唑合用時,更高比例的女性患者發生惡心(10.3%)、腹痛(3.7%)、嘔吐(2.8%)、給藥部位反應、口炎、頭暈和呼吸困難(共1.9%)。阿奇霉素口服多劑給藥治療方案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均不超過1%。發生率不超過1%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消化不良、腹脹,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和胃炎。神經系統:頭痛、嗜睡。變態性反應:支氣管痙攣。特殊感覺:味覺倒錯。(二)上市后應用的經驗:口服阿奇霉素制劑上市后應用于成人和/或兒童患者,有以下不良事件的報道,但不能肯定是否為阿奇霉素引起:變態反應:關節痛、水腫、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心血管: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動過速,低血壓、罕見QT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胃腸道:厭食、便秘、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但極少引起脫水,偽膜性腸炎,胰腺炎,口腔念珠菌病,幽門狹窄以及罕見的舌變色。全身反應:乏力、感覺異常、疲勞、不適和過敏性休克反應。泌尿生殖系統: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陰道炎。造血系統:血小板減少。肝/膽:阿奇霉素上市后應用的經驗中報道過與肝功能不全相關的不良反應。神經系統:驚厥、頭暈/眩暈、頭痛、嗜睡、多動、神經質、激越及暈厥。耳及迷路異常:耳聾、耳鳴、聽覺損害、眩暈。精神:攻擊性反應和焦慮。皮膚及附件:瘙癢,罕見的嚴重皮膚反應包括多形性紅斑、StevensJohnson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松解壞死癥。特殊感覺:聽力障礙包括聽力喪失、耳聾和/或耳鳴,也有味覺/嗅覺異常和/或喪失的報道。實驗室檢查異常:臨床試驗中所見顯著異常的實驗室檢查(無論是否與藥物有關)為:發生率4%~6%: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肌酐升高。發生率1%~3%:乳酸脫氫酶(LDH)、膽紅素升高。發生率低于1%: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計數減少、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隨訪發現上述實驗室檢查異常為可逆性。在750多例患者參加的阿奇霉素(口服)多劑給藥臨床試驗中,不超過2%的患者因治療相關性肝酶異常而停用阿奇霉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動物實驗顯示本品對胎兒無影響,但在人類孕婦中應用尚缺乏經驗,故在孕婦中應用須充分權衡利弊。尚無資料顯示本品是否可分泌至母乳中,故哺乳期婦女應用須謹慎考慮。兒童用藥:治療小于6個月小兒中耳炎、社區獲得性肺炎及小于2歲小兒咽炎或扁桃體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尚未確定。老年用藥:老年患者可能對藥物相關的QT間期影響更為敏感。等。更多關于佳美舒 阿奇霉素腸溶膠囊(微丸型)的使用禁忌與詳細注意事項請查看下列復禾醫藥為您整理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