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對喉癌的認識較早,《囊秘喉書》稱:“喉中有生肉,層層相疊,漸腫有孔具氣者”,屬“喉疳”、“喉瘤”范疇。喉癌發展到晚期則正虛邪盛,毒熱傷肺,可分為氣陰兩虛型、陰虛毒結咽喉型,治療上應遵辨證施治,靈活化裁方藥。
氣陰兩虛型
證候:聲音嘶啞,咽喉疼痛,氣短氣喘,語言低微,多汗口干,舌紅少苔,脈沉細。
治法:補虛益氣,潤燥清音。
方藥:冬參湯化裁。人參10g,云茯苓、全當歸、阿膠(烊化)各15g,生地黃30g,麥門冬、天門冬各20g,訶子肉12g,梨汁30ml。
陰虛火旺,毒結咽喉型
證候:聲音嘶啞、咽喉干燥,持續嗆咳,咯血喉痛,吞咽困難,頸部腫核,舌質紅干,舌苔黃,脈細滑數。
治法:養陰滋腎,益氣清金,解毒散結。
方藥:利咽清金湯加減。桔梗、黃芩、浙貝母、生梔子、山豆根各10g,麥冬15g,薄荷、紫蘇、金果欖各6g,牛蒡子、馬勃各12g,板藍根20g。另服知柏地黃丸,每次1丸,每日2次。
注意:對于中醫的辯證分型和中藥加減,應在專業中醫師診斷指導下用藥,切不可擅自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