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在病因、癥狀及治療上存在顯著差異。過敏性鼻炎主要由過敏原觸發,鼻竇炎多與感染相關;前者以鼻癢、噴嚏為主,后者常伴頭痛、膿涕;治療上前者側重抗過敏,后者需抗感染。
1、病因差異:過敏性鼻炎由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引發免疫反應,鼻竇炎多因細菌或病毒感染鼻竇黏膜。前者屬于Ⅰ型超敏反應,后者常見病原體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治療上過敏性鼻炎需避免接觸過敏原,鼻竇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
2、典型癥狀:過敏性鼻炎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清水樣涕、鼻黏膜蒼白水腫;鼻竇炎以鼻塞、黃綠色膿涕、面部壓痛為特征。前者癥狀具有季節性,后者可能伴隨發熱、嗅覺減退。過敏性鼻炎可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控制癥狀,鼻竇炎需配合鼻腔沖洗促進分泌物排出。
3、病理機制:過敏性鼻炎是IgE介導的鼻黏膜炎癥,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明顯;鼻竇炎為鼻竇腔化膿性炎癥,中性粒細胞占主導。前者病理改變可逆,后者可能導致黏膜增厚或息肉形成。慢性鼻竇炎需考慮鼻內鏡手術,過敏性鼻炎可嘗試特異性免疫治療。
4、診斷方法:過敏性鼻炎通過皮膚點刺試驗、血清IgE檢測確診;鼻竇炎依賴鼻竇CT顯示黏膜增厚或液平。前者需觀察過敏原接觸史,后者注重病程長短與膿性分泌物特點。兩者均可進行鼻內鏡檢查,但影像學表現截然不同。
5、并發癥風險:過敏性鼻炎可能進展為哮喘或結膜炎;鼻竇炎可引發眶周蜂窩織炎、腦膜炎等嚴重感染。前者需監測肺功能,后者警惕顱內并發癥。合并鼻息肉時需評估是否需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或功能性鼻竇手術。
日常護理建議保持室內濕度40%-60%,定期清洗床品減少塵螨。堅持鼻腔鹽水沖洗可緩解兩種疾病癥狀,游泳時佩戴鼻夾防止污水進入鼻竇。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益生菌有助于調節免疫功能,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視力改變、劇烈頭痛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