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感染可通過保持清潔、規范醫療操作、合理營養、監測體溫、及時就醫等方式預防。產褥感染通常由細菌感染、產道損傷、貧血、胎膜早破、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清潔護理:
產后需每日用溫水清洗會陰部,更換消毒衛生巾,避免盆浴。惡露排出期間禁止性生活,防止病原體逆行感染。哺乳前后用溫水擦拭乳頭,保持乳房清潔干燥。
2、醫療防護:
分娩時嚴格無菌操作,會陰側切傷口需每日消毒。剖宮產患者術后按時換藥,觀察切口愈合情況。醫護人員接觸產婦前需規范手部消毒,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3、營養支持:
產后飲食需包含雞蛋、瘦肉、菠菜等高鐵食物糾正貧血。適量攝入獼猴桃、鮮棗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促進傷口愈合。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ml,避免泌尿系統感染。
4、體溫監測:
產后每日測量體溫3次,持續超過38℃需警惕感染。觀察惡露顏色氣味,出現膿性分泌物或腐臭味提示子宮內膜炎。乳房局部紅腫熱痛可能發展為乳腺炎。
5、感染處理:
出現發熱寒戰需進行血常規、CRP檢測評估感染程度。根據藥敏試驗選用頭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嚴重盆腔膿腫需行腹腔鏡引流術清除病灶。
產后適當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選擇鯽魚豆腐湯、紅豆薏米粥等促進惡露排出的食療方。保持居室通風每日2次,每次30分鐘,被褥定期陽光暴曬消毒。出現持續腹痛、異常陰道流血等癥狀應立即至婦產科急診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