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陰道瘺可通過盆底肌訓練、控制慢性病、規范分娩操作、避免盆腔手術損傷、及時治療感染等方式預防。膀胱陰道瘺通常由分娩創傷、盆腔手術并發癥、慢性炎癥、放射治療損傷、先天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訓練:
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肉張力,降低分娩或腹壓增加導致的組織撕裂風險。每日進行3組收縮肛門和陰道動作,每組持續10秒。瑜伽中的橋式、貓牛式也可輔助改善盆底血液循環。
2、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發泌尿系感染,長期炎癥可能侵蝕膀胱陰道間隔。高血壓患者需維持血壓低于140/90mmHg,減少血管病變對組織的供血影響。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
3、分娩防護:
第二產程超過2小時需評估會陰條件,必要時行會陰側切避免嚴重撕裂。胎頭娩出時采用控制性助產手法,產后立即檢查陰道壁完整性。高危孕婦建議選擇具備瘺修補資質的醫院分娩。
4、手術規避:
子宮全切術中使用輸尿管支架可降低熱損傷概率,宮頸癌根治術需保留足夠膀胱血供。術后留置導尿7-10天,避免過早排尿牽拉縫合部位。選擇腹腔鏡等微創方式減少組織粘連。
5、感染控制:
結核性膀胱炎需規范使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聯藥物6個月。急性膀胱炎發作時及時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避免反復感染導致組織壞死。放療后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陰道。
日常增加蔓越莓汁、酸奶等預防尿路感染的食物攝入,避免騎行等壓迫會陰的運動。穿著棉質透氣內褲,如出現異常漏尿或陰道排氣需立即就診。產后42天復查時應進行尿動力學檢查,絕經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維持黏膜彈性。長期咳嗽或便秘者需對癥治療以減少腹壓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