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不孕癥評估、宮腔粘連診斷、子宮內膜息肉或肌瘤排查、流產或妊娠殘留物清除等情況下需進行。該檢查通過光學鏡頭直視宮腔內部結構,對明確病因和指導治療具有關鍵作用。
1、異常出血:長期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非經期出血可能提示子宮內膜病變。宮腔鏡可鑒別子宮內膜增生、息肉或腫瘤,同時進行活檢或切除治療。40歲以上女性出現不規則出血時尤其需要排查惡性病變。
2、不孕評估:原發性或繼發性不孕患者需排除宮腔形態異常。宮腔鏡能發現子宮縱隔、單角子宮等畸形,同時評估輸卵管開口狀態。檢查常在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配合腹腔鏡可提高診斷率。
3、宮腔粘連:多次人流刮宮或感染可能導致宮腔粘連。患者表現為月經量銳減或閉經,宮腔鏡既可確診粘連程度,又能行鈍性分離術。術后需放置節育環或球囊支架預防再粘連。
4、占位病變:超聲提示宮腔占位時需宮腔鏡確診性質。子宮內膜息肉直徑超過1cm建議切除,黏膜下肌瘤根據大小選擇電切或開腹手術。術后病理檢查可排除不典型增生。
5、妊娠相關:流產不全或胎盤殘留可能導致大出血。宮腔鏡直視下清除殘留組織比盲刮更徹底,減少子宮穿孔風險。檢查同時可注射縮宮素控制出血。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檢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術后2周內禁止盆浴和劇烈運動,出現發熱或持續腹痛需及時復診。建議每年婦科體檢時結合超聲評估子宮內膜狀態,有生育需求者可通過三維超聲初步篩查宮腔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