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與脂溢性脫發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斑禿多由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或感染誘發,表現為突發性圓形脫發斑塊;脂溢性脫發主要與雄激素水平異常、毛囊對DHT敏感、皮脂分泌過剩、真菌感染或飲食不當相關,呈現前額及頭頂頭發漸進性稀疏。
1、病因差異:斑禿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T淋巴細胞錯誤攻擊毛囊導致脫發,常伴隨甲狀腺疾病或白癜風;脂溢性脫發是雄激素依賴性脫發,毛囊在DHT作用下逐漸微型化,多伴有頭皮油膩、頭屑增多。前者可通過局部免疫治療改善,后者需抑制雄激素活性。
2、脫發特征:斑禿脫發區邊界清晰呈硬幣狀,患處皮膚光滑無炎癥;脂溢性脫發呈M型發際線后退或頭頂彌漫性稀疏,頭皮可見紅斑、鱗屑。斑禿可能自愈但易復發,脂溢性脫發呈不可逆進展,早期需持續使用米諾地爾延緩進程。
3、伴隨癥狀:斑禿患者可能合并指甲點狀凹陷或甲營養不良;脂溢性脫發常伴痤瘡、多毛癥等高雄激素表現。前者需排查自身免疫疾病,后者建議檢測性激素水平。
4、治療方向:斑禿采用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接觸免疫療法或JAK抑制劑;脂溢性脫發需口服非那雄胺、外用酮康唑洗劑,嚴重者考慮毛發移植。兩者均需配合低糖飲食,但后者需嚴格控油。
5、預后管理:斑禿患者應避免精神刺激,60%病例在一年內自發再生;脂溢性脫發需終身維持治療,女性可嘗試螺內酯調節激素,男性推薦激光生發帽輔助養護。
日常護理需針對性調整:斑禿患者建議補充維生素D及鋅元素,進行頭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脂溢性脫發人群應選用無硅油洗發水,每周2-3次使用含吡啶硫酮鋅的藥用去屑產品。兩者均需保持每日7小時睡眠,減少燙染損傷,斑禿患者可嘗試針灸調理,脂溢性脫發者需限制奶制品攝入。運動方面推薦瑜伽、游泳等低強度有氧,避免劇烈運動加重雄激素分泌。出現廣泛性脫發或伴隨全身癥狀時,需及時至皮膚科進行毛發鏡檢查和實驗室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