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塊型銀屑病與尋常型銀屑病在臨床表現、發病機制及治療策略上存在差異,前者以邊界清晰的厚層鱗屑斑塊為特征,后者表現為廣泛分布的紅色丘疹或薄層鱗屑。
斑塊型銀屑病皮損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覆蓋銀白色厚鱗屑,基底浸潤明顯;尋常型銀屑病早期為針帽大小紅色丘疹,逐漸融合成片狀,鱗屑較薄且易刮除。
斑塊型好發于四肢伸側、腰骶部等摩擦部位,皮損孤立存在;尋常型可泛發全身,頭皮、軀干及四肢屈側均可受累,對稱分布更顯著。
斑塊型表皮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更突出,真皮乳頭血管迂曲擴張;尋常型以Munro微膿腫和Kogoj海綿狀膿皰為典型表現,炎癥浸潤較輕。
斑塊型病情穩定,皮損持續數月不消退;尋常型易反復發作,夏季減輕冬季加重,可因感染、創傷誘發同形反應。
斑塊型需強效外用糖皮質激素、卡泊三醇軟膏聯合窄譜UVB光療;尋常型優先選用水楊酸軟膏、他克莫司乳膏等溫和療法,中重度患者需口服阿維A、甲氨蝶呤。
日常護理需避免搔抓刺激,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使用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保濕劑。飲食建議增加深海魚、堅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限制牛羊肉等高脂飲食。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微循環,皮損泛發或合并關節癥狀時應及時至皮膚科進行生物制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