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晚期疼痛可通過藥物鎮痛、神經阻滯、姑息性放療、心理干預、中醫調理等方式緩解。疼痛通常由腫瘤侵犯神經、腸梗阻、骨轉移、炎癥反應、治療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三階梯鎮痛原則,輕度疼痛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中度疼痛推薦弱阿片類藥物如曲馬多、可待因;重度疼痛需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羥考酮。輔助用藥包括抗抑郁藥阿米替林、抗驚厥藥加巴噴丁,用于神經病理性疼痛。
腹腔神經叢阻滯或硬膜外鎮痛可阻斷疼痛信號傳導,適用于藥物控制不佳的頑固性疼痛。該方法需在影像引導下將麻醉劑注入特定神經節,效果可持續數周至數月??赡芘c穿刺出血、低血壓等并發癥有關,需專業疼痛科醫師操作。
針對骨轉移或局部腫瘤壓迫引起的疼痛,單次8Gy或分次30Gy放療可縮小病灶體積。放療后2-4周疼痛緩解率達60%-80%,尤其對脊柱轉移灶效果顯著。通常表現為活動后加重的持續性鈍痛,可能伴隨病理性骨折風險。
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調整對疼痛的災難化認知,正念減壓訓練可降低疼痛敏感度。疼痛日記記錄能發現情緒與癥狀的關聯性,團體心理支持可減少30%的鎮痛藥需求。焦慮抑郁情緒可能加重疼痛感知,需同步進行心理評估。
針灸選取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調節氣血運行,艾灸神闕穴可改善腹腔循環。中藥湯劑使用延胡索、白芷等活血化瘀藥材,外敷芒硝減輕局部腫脹疼痛。需注意避免與西藥發生相互作用,建議在腫瘤科醫師指導下聯合使用。
疼痛管理需結合營養支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維持體力,南瓜粥等流質食物緩解腸梗阻不適。溫和的關節活動操預防肌肉萎縮,每天15分鐘腹式呼吸訓練調節自主神經功能。護理重點包括每2小時協助翻身預防壓瘡,使用記憶棉坐墊分散臀部壓力,夜間保持半臥位減輕盆腔壓迫感。疼痛評分≥4分或爆發痛每日超過3次時需及時復診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