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出血可能由陰道黏膜萎縮、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等原因引起,需通過婦科檢查、超聲、病理活檢等方式明確診斷。
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陰道黏膜變薄干燥,性交或婦科檢查時易引發出血。日常可使用陰道保濕劑緩解癥狀,嚴重時需在醫生指導下短期局部應用雌激素軟膏。
子宮內膜息肉可能與慢性炎癥或雌激素刺激有關,通常表現為點滴出血或經間期出血。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是主要治療方式,術后需定期復查防止復發。
絕經后未萎縮的肌瘤可能因缺血壞死導致出血,常伴有下腹墜脹感。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切除術適用于癥狀明顯者,無癥狀者可定期觀察。
長期無孕激素對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導致內膜異常增厚,出血量較多且持續時間長。診斷性刮宮可明確病變性質,藥物治療常用甲羥孕酮、地屈孕酮等。
子宮內膜癌早期表現為絕經后不規則出血,晚期可伴有惡臭排液。分段診刮獲取病理是金標準,治療需根據分期選擇手術、放療或化療。
絕經后出血患者應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鐵劑預防貧血。建議每日攝入瘦肉50克、菠菜200克,適度進行快走等有氧運動增強體質。所有絕經后出血均需及時就診排除惡性病變,確診后遵醫囑規范治療并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