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關節痛飲食需注重抗炎營養、控制體重及保護軟骨結構,關鍵措施包括增加Omega-3攝入、補充鈣質、選擇低升糖食物等。
1、抗炎飲食:慢性炎癥是關節疼痛的潛在誘因,建議多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魚、亞麻籽,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可減輕關節腫脹。番茄、藍莓等含花青素的蔬果能中和自由基,降低氧化應激損傷。需避免精制糖和反式脂肪酸,這些成分會加劇炎癥反應。
2、鈣質強化:骨質疏松與關節退變常伴隨發生,每日300ml脫脂牛奶或100g北豆腐可提供約500mg鈣。搭配羽衣甘藍、芥菜等深綠葉菜,其維生素K能促進鈣沉積。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鈣強化豆漿,同時保證每日15分鐘日照以激活維生素D。
3、膠原蛋白補充:雞爪、牛尾湯中的二型膠原蛋白是軟骨主要成分,每周食用2-3次有助于減緩軟骨磨損。銀耳、桃膠等植物膠質雖不含膠原蛋白,但其中的多糖成分可改善關節潤滑。需注意痛風患者應避免濃肉湯。
4、體重管理:每減輕1kg體重,膝關節負荷減少4kg。主食選擇藜麥、燕麥等全谷物替代精米白面,其膳食纖維延長飽腹感。烹飪采用蒸煮方式,將食用油控制在每日25g以內。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監測水果攝入量。
5、抗氧化補給:關節退變與氧化損傷密切相關,每日1把核桃或杏仁提供維生素E,保護關節膜結構。綠茶中的兒茶素能抑制軟骨分解酶活性,建議飲用淡茶。深色漿果如櫻桃含有的槲皮素具有類似NSAIDs藥物的抗炎效果。
日常可進行水中太極或坐姿抬腿等低沖擊運動,疼痛急性期可用40℃熱敷袋每日敷患處2次。若出現關節紅腫熱痛或晨僵超過1小時,需排查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應注意西蘭花、菠菜等富含維生素K食物的攝入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