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皮膚干燥瘙癢可通過保濕護理、抗組胺藥物、局部激素藥膏、免疫調節劑、中藥制劑等方式緩解。該癥狀通常與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屏障受損、過敏反應、慢性濕疹、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1、保濕護理:選擇含尿素、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的潤膚霜,每日涂抹2-3次,沐浴后立即使用效果更佳。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水溫控制在40℃以下。嚴重干燥者可嘗試凡士林厚涂法,配合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50%-60%。
2、抗組胺藥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口服藥物適用于伴有明顯瘙癢的患者。這類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減輕癢感,嗜睡副作用較輕的第二代抗組胺藥更適合老年人。用藥期間需監測是否出現口干、頭暈等不良反應。
3、局部激素藥膏:氫化可的松軟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適用于炎癥性皮膚病。弱效激素用于面部和皮膚褶皺處,中效激素用于軀干四肢。連續使用不超過2周,需警惕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副作用。
4、免疫調節劑: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適合激素治療無效或需長期用藥的慢性濕疹患者。這類非激素制劑通過抑制T細胞活性發揮作用,常見不良反應為局部灼熱感,用藥后需嚴格防曬。
5、中藥制劑:潤燥止癢膠囊、濕毒清膠囊等口服中成藥可調理血虛風燥證候。外用可選紫草油、青鵬軟膏等傳統制劑,含苦參、黃柏等成分具有抗炎止癢功效。使用前需進行皮膚測試,避免過敏反應。
日常護理需注重穿透氣棉質衣物,避免羊毛等刺激性材質。飲食增加深海魚、堅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A、E。適度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可改善微循環。若瘙癢持續加重伴皮損滲液、夜間驚醒等癥狀,需及時排查淋巴瘤、膽汁淤積等系統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