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腸胃炎患者癥狀劇烈,通常需及時送醫治療以緩解癥狀。腸胃炎在臨床多見于急性腸胃炎,治療時可以藥物治療與飲食護理為主。
急性腸胃炎的發病可能與患者進食了不潔食物或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損傷腸道黏膜有關,此外,如果是因不注重個人衛生,食用了被污染的肉蛋奶,也可能造成沙門氏菌感染,從而誘發急性腸胃炎。急性腸胃炎患病后,主要以腹瀉、嘔吐、發熱為典型癥狀,患者可伴有腹痛、脫水癥狀,此時可以根據病情差異對癥用藥。如果經龐通SS瓊脂培養基查明為沙門氏菌感染,可應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常見為諾氟沙星膠囊、環丙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對于沙門氏菌感染有一定療效。但是,如果患者并未發生病菌感染,此時可進行對癥治療。通常情況下,患者可遵醫囑應用葡萄糖-電解質液進行補液治療,脫水癥狀可通過經脈注射葡萄糖鹽水來改善;對于嘔吐嚴重者,可配合鹽酸氯丙嗪注射液減輕嘔吐癥狀;如果腹瀉癥狀嚴重,可選用蒙脫石散幫助止瀉。通過合理用藥,能夠幫助患者很好地緩解癥狀,改善病情。
但需注意,除了用藥治療外,患者還應嚴格遵循醫生的飲食指導建議,根據個人情況調整膳食結構,以免影響藥效。在治療期間,患者需適時臥床休息,此時體力消耗較少,如果攝入過量食物可能會導致腸道負擔加重,難以消化。因此,建議恢復期飲食應當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如鮮果汁、藕粉、米湯、雞蛋蔬菜湯、軟面條、小米粥等清淡易消化食物,有助于溫暖胃部,改善腸胃痙攣情況,減輕腹瀉。同時,為了降低胃腸道脹氣癥狀,在此期間應當忌食刺激、易產氣的食物,如牛肉、大豆、卷心菜、紅薯等,也不可以吃油炸、熏制品,易使腸黏膜受損,加重腸道不適癥狀。
性腸胃炎疾病患者尤其應做好飲食護理,避免腸道出現繼發感染或癥狀加重的情況。如果存在腸道不適癥狀,應當及時就診,到醫院通過胃鏡、實驗室檢查等進一步明確病情,遵循醫生指導治療,有助于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