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的都是水可能由飲食不當、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腸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水分、藥物治療、抗感染治療、調節腸道菌群等方式緩解。
1、飲食不當:食用生冷、變質或過敏食物可能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腸液分泌過多。避免進食辛辣油膩食物,選擇米湯、饅頭等低渣飲食,適量飲用淡鹽水補充電解質。
2、病毒感染: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感染可破壞小腸絨毛,造成滲透性腹瀉。保持手部衛生,使用蒙脫石散吸附毒素,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通常3-5天自愈。
3、細菌感染:沙門氏菌、志賀菌等產生的腸毒素會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引發分泌性腹瀉。糞便檢查確診后需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益生菌恢復菌群平衡。
4、寄生蟲感染: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寄生在小腸上段,導致脂肪瀉和水樣便。甲硝唑、替硝唑等抗原蟲藥物治療期間應避免乳制品,注意餐具高溫消毒。
5、腸道功能紊亂:腸易激綜合征、乳糖不耐受等非感染因素使腸道蠕動加快。限制高FODMAP食物攝入,嘗試低乳糖飲食,必要時服用洛哌丁胺減緩腸蠕動。
腹瀉期間建議采用BRAT飲食香蕉、米飯、蘋果泥、吐司,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滲透負荷。每天飲用2000ml以上含鉀鈉的液體,如口服補液鹽Ⅲ、椰子水或稀釋果汁。恢復期逐步添加蒸蛋、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質,持續水樣便超過48小時或出現發熱、血便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