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屬于春季六個節氣之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祖掃墓和踏青賞花的節日。春季易“上火”(中醫辨證熱證范疇),究其原因有很多:情緒波動、過食辛辣之品、缺少睡眠、貪食肥膩之品等。清明祭祀,情緒低落、失眠多夢等更易誘發火出。火可出現在胃、心、肝、肺、腎等臟腑,表現形式不同,滅火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以“梅花”命名的傳統“滅火”名方——梅花點舌丹。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余香”中劉姥姥返鄉時,鴛鴦對劉姥姥說:“這包子里是您前兒說的藥:梅花點舌丹也有,……每一樣是一張方子包著,總包在里頭了。”這里提到的“梅花點舌丹”也稱“梅花點舌丸”。
名稱由來
冰片
對于梅花點舌丸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查閱文獻資料,有的處方中包含梅花,有的則無梅花。現在市售的梅花點舌片、丸、膠囊的組方中均沒有梅花,組方藥物包括:牛黃、珍珠、麝香、蟾酥、熊膽、雄黃、朱砂、硼砂、葶藶子、乳香、沒藥、血竭、沉香、冰片。之所以名稱中含有“梅花”,一者,可能方中就有梅花;二者,可能源于方中的冰片,優質冰片其結晶形狀似梅花瓣,色澤如水而光澤,故又稱為梅花冰片、梅花腦、梅片等。服藥時將丸藥放在舌尖之上,以麻為度,俗稱“點舌”。為了強調主藥及服用方法,故稱“梅花點舌丹”。
臨床應用
梅花點舌丹出自清代宮廷秘方,現為臨床比較常用的中成藥。北京中醫藥大學已故趙紹琴教授是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其父趙文魁為清末太醫院院使(相當于院長)。趙紹琴先生整理的趙文魁“宮廷內部脈案”中記錄,給末代皇帝溥儀漱口藥方中包括梅花點舌丹六粒,用來起止痛生肌之用。
梅花點舌丹為喉科及外科疾病要藥,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臨床可用于火毒內盛所致的疔瘡癰腫初起、咽喉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癥。現代臨床應用進一步擴展,廣泛應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療,文獻報道有:傳染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內科病(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潰瘍性結腸炎等),外科病(癤、丹毒等),婦科病(外陰良性腫瘤、子宮肌瘤等),男科病(慢性前列腺炎),兒科病(口腔潰瘍、扁桃體炎等),五官科病(麥粒腫、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牙周病等),皮膚科病(帶狀皰疹、銀屑病等)。
服用方法
1、口服:
①水丸劑:每次3丸,每日1-2次;
②片劑:每次3片,每日1-2次。
③膠囊劑:一次1粒,一日1-2次。
服用水丸劑和片劑時,先飲溫開水一口,將藥放在舌上,以口麻為度,再用溫開水或溫黃酒送下。
2、外用:將丸、片或膠囊內容物用醋化開,敷于患處。
①肝腎功能不全、造血系統疾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兒童一般不宜使用。
②方中蟾酥、朱砂、雄黃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③服用超過1周應檢查血和尿中的汞、砷離子濃度,檢查肝、腎功能,超過規定限度者馬上停用。
④瘡腫已清者,切勿再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