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血液接觸、性接觸等途徑傳染給他人。該病與梅毒螺旋體感染、胎盤屏障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皮膚黏膜損害、肝脾腫大等癥狀。
1、母嬰傳播:妊娠期未經治療的梅毒孕婦可能通過胎盤將病原體傳染給胎兒。新生兒出生后需接受青霉素治療,母親需同步進行驅梅治療。避免母乳喂養可降低傳播風險。
2、血液傳播:接觸患兒血液或體液存在感染風險。醫務人員處理臍帶血或傷口時應佩戴防護手套,醫療器械需嚴格消毒。意外暴露后需立即清洗消毒并預防性使用芐星青霉素。
3、性接觸傳播:患兒進入青春期后,梅毒螺旋體仍可能通過性行為傳播。需加強青少年性教育,強調正確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確診后需對性伴侶進行篩查和治療。
4、日常接觸防護:患兒皮膚黏膜破損處的分泌物具有傳染性。家屬照料時應避免共用毛巾、餐具,患兒衣物需單獨清洗并煮沸消毒。保持患兒手部清潔可減少病原體擴散。
5、長期監測管理:先天性梅毒患兒需定期檢測血清學指標直至轉陰。伴有神經梅毒者需每半年進行腦脊液檢查。家庭成員應每年進行梅毒篩查,接觸者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需及時就醫。
日常飲食需保證充足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推薦食用魚肉、雞蛋、新鮮果蔬等食物。適當進行散步、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護理時注意觀察患兒皮膚變化,出現新發紅斑或潰瘍需立即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