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根管治療失敗可通過二次根管治療、根尖手術、拔牙后種植修復、藥物輔助控制感染、調整咬合關系等方式處理。失敗通常由根管遺漏、牙根縱裂、繼發(fā)齲齒、根尖周炎復發(fā)、修復體密封性差等原因引起。
1、二次根管治療:根管系統(tǒng)復雜導致初次清理不徹底時,需拆除原有充填物,使用顯微鏡定位遺漏根管。配合超聲器械清理鈣化根管,采用熱牙膠三維充填技術提高密封性。治療期間需拍攝CBCT評估根尖病變范圍。
2、根尖手術:當根尖1/3存在持續(xù)感染灶時,可采用根尖切除術聯(lián)合倒充填術。手術需翻瓣暴露根尖區(qū),切除3mm病變根尖,使用MTA材料封閉根尖孔。適用于器械分離無法取出的病例,術后需定期復查骨愈合情況。
3、種植修復:牙根縱裂或嚴重吸收的患牙需拔除后行種植修復。術前評估骨量條件,選擇骨水平或軟組織水平種植體。上頜后牙區(qū)可能需行上頜竇提升術,愈合周期3-6個月后完成全瓷冠修復。
4、藥物控制:急性根尖膿腫期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局部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疼痛明顯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慢性炎癥可配合氫氧化鈣根管內封藥。
5、咬合調整:修復體過高導致的治療失敗需調磨咬合面。全冠修復體邊緣不密合時應重新取模制作,優(yōu)先選擇二氧化鋯全瓷冠。夜間磨牙患者需佩戴頜墊減少咬合創(chuàng)傷。
根管治療失敗后應避免用患側咀嚼硬物,每日使用沖牙器清潔牙間隙。增加奶制品和深海魚類攝入促進骨質修復,維生素C補充有助于牙齦健康。術后三個月內避免潛水或高空飛行等氣壓變化活動,定期進行牙周維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