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癢疹早期表現為皮膚劇烈瘙癢、孤立性丘疹、結節形成、色素沉著及皮膚增厚,可通過外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光療等方式緩解。
1、劇烈瘙癢:
早期最突出的癥狀為陣發性劇烈瘙癢,夜間加重,搔抓后可能出現表皮剝脫或血痂。瘙癢可能與神經纖維異常增生、局部炎癥介質釋放有關。避免搔抓,冷敷或使用含薄荷醇的止癢乳液可暫時緩解。
2、孤立性丘疹:
初期皮膚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的紅色或膚色堅硬丘疹,多分布于四肢伸側。丘疹表面粗糙,可能與昆蟲叮咬、毛囊角化異常等刺激有關。局部涂抹他克莫司軟膏或吡美莫司乳膏有助于減輕炎癥。
3、結節形成:
丘疹逐漸發展為半球形結節,直徑可達1-3厘米,呈棕紅或灰褐色。結節質地堅硬,頂端可有角質栓,可能與慢性摩擦、免疫異常相關。皮損內注射曲安奈德或復方倍他米松可縮小結節。
4、色素沉著:
反復搔抓導致結節周圍出現深褐色色素沉著,皮膚紋理增粗。炎癥后色素改變與黑色素細胞活化有關。使用含氨甲環酸的外用制劑或維生素C精華可改善色沉。
5、皮膚增厚:
長期病變區域皮膚呈現苔蘚樣變,表現為表皮增厚、皮溝加深。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殖和真皮纖維化是主要病理特征。308nm準分子激光或窄譜UVB光療可抑制增生。
日常需避免熱水燙洗及辛辣飲食,穿著純棉衣物減少摩擦,瘙癢發作時可嘗試拍打代替抓撓。適當補充維生素A、E有助于皮膚修復,每周進行30分鐘游泳或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可調節免疫。若結節持續增大、破潰或合并感染,需及時皮膚科就診排除惡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