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絞痛可通過中藥調理、針灸療法、推拿按摩、飲食調節、運動康復等方式治療。老年心絞痛通常由氣滯血瘀、痰濁阻絡、寒凝心脈、氣血兩虛、肝腎不足等原因引起。
氣滯血瘀型可選用丹參、三七、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痰濁阻絡型常用瓜蔞、半夏、陳皮等化痰通絡藥材;寒凝心脈型適合桂枝、附子、干姜等溫陽散寒中藥。氣血兩虛者宜用人參、黃芪、當歸補益氣血,肝腎不足者可加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滋腎養肝。需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配伍使用。
選取內關、膻中、心俞等穴位進行針刺,配合艾灸神闕、關元等穴位溫通心陽。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30分鐘,每周3次為療程。耳穴取心、交感、神門等部位貼壓王不留行籽。針灸能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前區悶痛癥狀。
沿心包經、心經循行路線進行點按推揉,重點刺激極泉、靈道等穴位。采用揉法、按法、摩法等手法放松胸背部肌肉,每日早晚各操作10分鐘。配合檀香、乳香等精油按摩可增強行氣活血效果。注意手法需輕柔,避免劇烈按壓引發不適。
推薦食用山楂、木耳、洋蔥等活血食材,避免肥甘厚味。氣滯型可飲玫瑰花茶、陳皮茶;痰濁型宜食薏苡仁、白蘿卜;陽虛者適合肉桂粥、生姜紅糖水。采用少食多餐原則,每餐七分飽,晚餐尤其需控制食量。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
選擇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每周練習3-5次,每次20-40分鐘。步行訓練從每日15分鐘開始,逐步增加至30分鐘。避免清晨低溫時段運動,冬季注意保暖。運動時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出現胸悶氣促立即停止活動。合并嚴重冠心病者需遵醫囑制定運動方案。
中醫治療需配合低脂低鹽飲食,限制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增加深海魚類攝入。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緒激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在BMI24以下。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血糖指標,西藥不能隨意停用。心絞痛急性發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持續不緩解需立即就醫。長期堅持中藥調理配合生活方式改善,能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