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堿能性蕁麻疹可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運動激發試驗、皮膚點刺試驗、實驗室檢查等方式確診。該病通常由運動、情緒緊張、高溫環境等誘因導致膽堿能神經興奮,釋放乙酰膽堿引發肥大細胞脫顆粒所致。
1、病史采集:詳細詢問患者皮疹發作與運動、情緒波動、熱水浴等誘因的關聯性,記錄風團出現時間、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如瘙癢、刺痛。典型病史表現為遇熱后2-20分鐘出現直徑1-3mm的紅色小風團,周圍有紅暈。
2、體格檢查:在非發作期皮膚通常無異常,發作期可見散在或融合的針尖至綠豆大小風團,好發于軀干上部和上肢。需排除其他類型蕁麻疹特征,如人工蕁麻疹的皮膚劃痕征或寒冷性蕁麻疹的冷刺激誘發表現。
3、運動激發試驗:讓患者在溫暖環境中進行原地跑步或爬樓梯等運動,直至核心體溫上升1℃或出現輕度出汗。陽性表現為運動后5-15分鐘出現典型風團伴瘙癢,皮損多在30-60分鐘內自行消退。該試驗敏感性約70%。
4、皮膚點刺試驗:使用稀釋的乙酰膽堿溶液1:10000進行點刺,陽性反應表現為局部出現風團和紅斑,與自然發作皮損相似。需同時設置生理鹽水陰性對照和組胺陽性對照以提高準確性。
5、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血清IgE水平檢測有助于排除過敏因素。必要時進行甲狀腺功能、自身抗體檢測以鑒別系統性疾病的皮膚表現。病理活檢非常規需要,可見真皮水腫及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確診后建議避免劇烈運動、高溫沐浴等誘因,穿著透氣棉質衣物保持皮膚涼爽。急性發作時可局部冷敷緩解瘙癢,口服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控制癥狀。記錄每日發作情況與誘因關聯性,定期隨訪評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