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栓塞可通過體位管理、皮膚保護、疼痛緩解、藥物監測、康復訓練等方式護理。
1、體位管理:抬高患肢15-20厘米促進靜脈回流,避免長時間下垂或交叉雙腿。每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一次,側臥時在兩膝間放置軟枕。床尾使用足托板防止足下垂,日常坐位時保持膝關節微屈。
2、皮膚保護:每日用溫水清潔足部后涂抹尿素軟膏,趾縫處用棉簽蘸取爽身粉保持干燥。檢查足底時使用長柄鏡,發現破潰立即用碘伏消毒并覆蓋無菌敷料。床單選擇無接縫的純棉材質,骨突部位貼減壓敷料。
3、疼痛緩解:采用數字評分法每4小時評估疼痛程度,冷敷時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指導腹式呼吸訓練,播放舒緩音樂轉移注意力。按摩健側肢體促進內啡肽分泌,夜間使用加巴噴丁改善神經痛。
4、藥物監測:服用華法林期間定期檢測INR值,記錄牙齦出血、皮下瘀斑等情況。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后按壓針眼10分鐘,氯吡格雷需與奧美拉唑間隔2小時服用。備好維生素K拮抗劑,發現血尿立即停藥就醫。
5、康復訓練:臥床期間做踝泵運動每小時10次,下床前穿戴二級壓力彈力襪。使用助行器練習踏步時,家屬需在身后固定患者腰部安全帶。水溫感知障礙者禁用熱水袋,步行訓練從每日50米逐漸增量至300米。
日常飲食需控制每日膽固醇攝入低于300毫克,優先選擇三文魚、亞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運動康復階段推薦騎固定自行車、水中行走等非負重鍛煉,每周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監測足背動脈搏動時需對比雙側,發現搏動減弱、皮膚溫度下降超過2℃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