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前陣痛通常由子宮收縮、宮頸擴張、胎兒下降、骨盆壓力、心理緊張等因素引起,疼痛區域主要集中在腹部、腰骶部及會陰部。
1、子宮收縮痛:宮縮時子宮肌肉強烈收縮和放松,疼痛從腹部中央向兩側放射,呈波浪式增強。可通過調整呼吸節奏、變換體位緩解,避免平臥加重不適。
2、腰骶部牽涉痛:胎兒頭部壓迫骶神經叢導致腰骶部鈍痛,伴隨盆底肌肉牽拉感。熱敷腰椎區域、跪姿前傾體位能減輕壓力,按摩骶髂關節有助放松肌肉。
3、會陰部脹痛:胎頭下降壓迫會陰組織產生灼熱脹痛感,第二產程尤為明顯。分娩球坐姿訓練可增強盆底肌彈性,溫水坐浴能緩解局部充血。
4、放射痛:宮縮刺激通過內臟神經傳導至大腿內側及腹股溝區域。側臥位配合骨盆搖擺運動能分散壓力,低頻電刺激可阻斷痛覺傳導。
5、心理性疼痛:焦慮恐懼情緒放大痛覺敏感度,與腎上腺素水平升高相關。拉瑪澤呼吸法結合正念冥想能降低應激反應,音樂療法可轉移注意力。
建議攝入易消化碳水化合物維持體力,如香蕉、全麥面包;嘗試慢走、分娩球運動促進胎頭下降;宮縮間歇期及時補充電解質飲料,采用不同體位緩解局部壓力。當疼痛間隔≤5分鐘或破水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