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紅腫瘙癢可通過溫水清潔、穿透氣衣物、避免抓撓、使用抗真菌藥物、局部冷敷等方式緩解。該癥狀可能由陰道炎、過敏反應(yīng)、細菌感染、激素變化、衣物摩擦等原因引起。
1、溫水清潔: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外陰區(qū)域,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洗劑。水溫控制在37℃左右,清洗后輕拍干燥。鹽水雖有一定抑菌作用,但濃度不當可能破壞皮膚屏障,加重刺激。
2、穿透氣衣物:選擇純棉內(nèi)褲并及時更換,避免穿著緊身褲或合成纖維材質(zhì)。潮濕環(huán)境易滋生細菌,運動后需立即清潔,保持外陰干燥可減少摩擦導致的機械性刺激。
3、避免抓撓:瘙癢時可用指腹輕壓代替抓撓,修剪指甲防止皮膚破損。抓撓會導致局部皮膚屏障受損,可能繼發(fā)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形成惡性循環(huán)。
4、藥物治療:真菌感染可使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栓或制霉菌素片。細菌性陰道炎需甲硝唑凝膠治療,過敏反應(yīng)可短期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用藥前需明確病原體類型。
5、局部冷敷:將冷藏的生理鹽水浸濕紗布,外敷3-5分鐘緩解急性瘙癢。低溫能暫時抑制神經(jīng)末梢敏感度,但需避免凍傷,每日不超過3次。合并皮膚破損時禁用。
日常需減少辛辣食物攝入,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選擇寬松裙裝替代牛仔褲,夜間睡眠可不穿內(nèi)褲保持通風。游泳后及時更換泳衣,經(jīng)期衛(wèi)生巾每2小時更換。癥狀持續(xù)3天未緩解或出現(xiàn)分泌物異常、排尿疼痛時需婦科就診,排除滴蟲性陰道炎或淋球菌感染等性傳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