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可通過口服補液鹽、藿香正氣水、人丹等藥物緩解,嚴重時需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中暑通常由高溫環境、劇烈運動、脫水、散熱障礙、基礎疾病等因素引起。
輕度中暑優先選擇口服補液鹽,其成分為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能快速糾正電解質紊亂。運動飲料或淡鹽水也可作為替代,每小時補充500-1000毫升液體。
藿香正氣水含蒼術、陳皮等成分,適用于頭暈惡心癥狀。人丹含薄荷腦、樟腦,可含服緩解頭痛胸悶。十滴水對胃腸型中暑效果顯著。
嚴重脫水需靜脈輸注0.9%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必要時添加氯化鉀。昏迷患者可配合納洛酮改善意識障礙。
用冰袋冷敷頸部、腋窩等大血管處,酒精擦浴加速散熱。體溫超過40℃時需冰鹽水灌腸或血液凈化治療。
熱射病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需檢測肌酸激酶。腎功能損傷時使用呋塞米利尿,抽搐患者靜脈注射地西泮。
預防中暑需避免高溫時段外出,穿著淺色透氣衣物,每小時飲用200-300毫升含電解質飲料。戶外工作者應定時在陰涼處休息,隨身攜帶十滴水等防暑藥品。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需加強體溫監測,出現嗜睡、譫妄等神經系統癥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