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動脈栓塞可通過抗凝治療、溶栓治療、血管擴張治療、體位管理和疼痛控制等方式治療。該病可能與房顫血栓脫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突發肢體劇痛、蒼白、無脈等癥狀。
1、抗凝治療:肝素、華法林、利伐沙班等藥物可抑制血栓擴展。抗凝治療需監測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風險。房顫患者需長期抗凝預防復發。
2、溶栓治療:尿激酶、阿替普酶等藥物可直接溶解血栓。溶栓適用于發病早期,存在出血性疾病或近期手術史者禁用。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有無顱內或消化道出血。
3、血管擴張治療:前列腺素E1、罌粟堿等藥物改善側支循環。肢體局部可采用熱敷或硫酸鎂濕敷促進血管舒張。避免冷刺激導致血管痙攣加重缺血。
4、體位管理:患肢下垂15-20度增加血流灌注。禁止按摩或劇烈活動防止血栓脫落。每2小時更換體位預防壓瘡,保持肢體溫暖但避免直接熱源接觸。
5、疼痛控制:嗎啡、哌替啶等阿片類藥物緩解劇痛。非甾體抗炎藥可用于輕中度疼痛。疼痛評估采用數字評分法,避免過度鎮靜影響循環觀察。
急性動脈栓塞患者需絕對臥床,低脂飲食控制每日膽固醇攝入<300mg,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ω-3脂肪酸。被動踝泵運動每小時10次維持肌肉活力,戒煙并控制血壓<140/90mmHg。出現肢體感覺異常或運動障礙需立即就醫,未及時再通可能導致不可逆組織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