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松弛可能由妊娠分娩、年齡增長、慢性腹壓增高、激素水平下降、神經損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凱格爾運動、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療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1、妊娠分娩:妊娠期子宮增大及分娩時盆底肌過度拉伸是主要誘因,產后42天起可進行凱格爾運動,每日3組每組10-15次收縮,配合腹式呼吸訓練。陰道啞鈴輔助訓練能增強肌力恢復。
2、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流失導致肌肉彈性下降,建議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及深海魚類,每周進行2-3次游泳或瑜伽鍛煉。絕經后女性可考慮局部雌激素軟膏治療。
3、慢性腹壓增高:長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因素持續施壓,需調整膳食纖維攝入量至每日25-30克,推薦燕麥、火龍果等食材。同時進行呼吸模式再訓練,避免屏氣用力動作。
4、激素水平變化:圍絕經期雌激素驟降影響肌肉血供,表現為陰道干澀和性交疼痛。低劑量雌三醇乳膏局部應用可改善癥狀,嚴重者需排除子宮內膜病變后采用激素替代療法。
5、神經損傷:糖尿病或盆腔手術可能導致支配神經受損,出現壓力性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脫垂。中度脫垂可采用子宮托保守治療,重度需行骶棘韌帶固定術或經陰道網片植入術。
日常需避免久站久坐及重體力勞動,建議采用橋式運動強化臀肌,坐姿提踵訓練可同步增強下肢循環。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配合盆底肌專項訓練,持續3個月以上可顯著改善輕度松弛癥狀。進行膀胱訓練時需規律飲水,每2小時排尿1次逐步延長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