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傷后可用肥皂水、生理鹽水、清水、碘伏、酒精等液體沖洗傷口。蜈蚣毒液呈酸性,堿性液體能中和毒性;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可降低感染風險;緊急情況下流動清水也能起到稀釋毒素作用。
1、肥皂水:弱堿性肥皂水是首選清洗液,能有效中和蜈蚣分泌的酸性毒液。將傷口置于流動水下反復沖洗15分鐘,配合肥皂泡沫輕柔擦拭。注意避免用力擠壓傷口,防止毒液擴散。皮膚破損嚴重時需改用其他消毒方式。
2、生理鹽水:醫用生理鹽水適合表皮完整但紅腫明顯的傷口。其滲透壓與人體組織液相近,不會刺激神經末梢加重疼痛。沖洗時建議使用20ml注射器加壓沖洗,清除毒液的同時保持創面濕潤環境。
3、清水處理:野外環境缺乏醫療物資時,清潔流動清水可作為應急選擇。持續沖洗20分鐘以上能機械性沖刷掉大部分毒液。需注意水源清潔度,渾濁河水可能攜帶破傷風桿菌等致病微生物。
4、碘伏消毒:含碘消毒液適用于已出現皮膚破潰的傷口。聚維酮碘溶液濃度控制在0.5%-1%,既能殺滅傷口表面細菌,又不會延緩組織修復。消毒后需用無菌紗布覆蓋,避免衣物摩擦導致二次損傷。
5、酒精使用:75%醫用酒精僅限完整皮膚消毒,破損傷口禁用。其快速揮發性可降低局部溫度緩解灼痛感,但會刺激暴露的神經末梢。酒精棉球擦拭范圍應超出紅腫邊緣2cm,防止毒素擴散。
被蜈蚣咬傷后24小時內需觀察是否出現頭暈、心悸等全身癥狀。飲食宜選擇冬瓜、綠豆等利尿排毒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傷口愈合期保持干燥透氣,恢復期可進行握拳等輕柔活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出現肢體麻木或傷口化膿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