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脫位無法自愈,需通過手術復位或人工晶體植入治療,通常由外傷、遺傳性結締組織病、馬凡綜合征、高度近視、年齡相關性懸韌帶松弛等因素引起。
眼部鈍挫傷或穿透傷可能導致晶狀體懸韌帶斷裂,表現為視力驟降、單眼復視。需避免揉眼或劇烈運動,及時進行晶狀體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常用術式包括囊袋張力環植入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體植入術。
馬凡綜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尿癥等遺傳病導致懸韌帶發育異常,可能伴隨主動脈擴張、蜘蛛指體征。需通過基因檢測確診,治療需聯合眼科與心血管科評估,必要時行晶狀體超聲乳化吸除術。
眼軸過度增長使懸韌帶機械性牽拉變薄,早期表現為視物變形、飛蚊癥。建議每半年檢查眼底,避免跳水、蹦極等沖擊性運動,可考慮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預防脫位。
老年人懸韌帶自然老化松弛,常見于75歲以上人群,多伴隨白內障。需控制血壓血糖延緩進展,脫位后選擇小切口晶體摘除術,術后補充葉黃素、維生素C促進恢復。
葡萄膜炎或眼內炎引起的懸韌帶溶解,常伴眼紅、畏光癥狀。急性期需用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控制炎癥,穩定3個月后評估是否需手術干預。
晶狀體脫位患者術后需佩戴防護眼鏡3個月,避免彎腰提重物,飲食增加藍莓、深海魚類等抗氧化食物攝入,每周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促進眼內微循環,術后1/3/6個月需復查眼壓及眼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