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可通過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潑尼松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腸道感染、免疫異常、飲食刺激、遺傳因素、精神壓力等原因引起。
1、美沙拉嗪:美沙拉嗪是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一線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腸道炎癥。該藥物對緩解腹瀉、腹痛癥狀效果顯著,需長期維持治療預防復發。美沙拉嗪可能出現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肝功能異常者需慎用。
2、柳氮磺吡啶:柳氮磺吡啶適用于活動期結腸炎,其代謝產物5-氨基水楊酸在結腸釋放發揮抗炎作用。該藥物可能引起粒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等血液系統副作用,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禁用。
3、潑尼松:中重度結腸炎急性發作時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松,通過抑制免疫反應快速控制炎癥。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癥狀緩解后應逐漸減量。合并感染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療。
4、腸道感染:結腸炎可能與志賀菌、沙門菌等病原體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發熱、膿血便等癥狀。細菌性腸炎需根據藥敏試驗選用環丙沙星、頭孢曲松等抗生素,同時補充電解質溶液預防脫水。
5、免疫調節:免疫異常引發的結腸炎可選用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單抗等免疫抑制劑。這類藥物需嚴格監測淋巴細胞計數和肝腎功能,使用生物制劑前需排查結核感染。治療期間應避免接種活疫苗。
結腸炎患者日常需采用低渣、高蛋白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攝入。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急性期可選擇短肽型腸內營養制劑。保持規律作息和情緒穩定對病情控制至關重要,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腸穿孔等并發癥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