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催眠藥是治療失眠的手段之一,但許多人使用催眠藥有兩種極端的方法:一種是濫用,長期依靠催眠藥輔助睡眠;另一種是害怕月亮,即使有嚴重的失眠,也不敢吃催眠藥。事實上,失眠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關鍵是對癥下藥。
對于不同類型的失眠癥,藥物的種類也不同。對于入睡困難的患者,應選擇短效快速的催眠藥,容易早醒或中途醒來的患者應選擇中效催眠藥,而白天焦慮的患者可選擇長效催眠鎮靜藥。
目前最常用的催眠藥是巴比妥、苯二氮草和一些中成藥。根據藥物的速度,每種藥物可分為慢效、中效和速效。這些藥物的顯效性和作用時間不同,劑量和常見副作用也不同。
事實上,安眠藥可能越多,效果就越差。催眠藥進入血液和作用部位,在一定的藥物濃度下發揮催眠作用,然后在肝酶的作用下分解破壞,其作用消失。如果患者經常服用安眠藥,這些藥物會促進肝酶的增加,即醫學停止所謂的"誘導現象",催眠藥成為肝藥酶"誘導劑"。
肝酶一旦誘導增多,血液中更多的催眠藥就會被酶破壞,體內藥物濃度就會降低,原劑量不能達到相同的目的,自然使用越多,患者只增加藥物劑量才能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這是連續藥物后產生的"耐受性"。
因此,正確服用安眠藥是有效的。然而,我們不能太依賴安眠藥。因為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失眠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失眠的癥狀,不受失眠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