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喉嚨有痰可能由呼吸道感染、喂養姿勢不當、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喉軟骨發育不良、環境干燥等原因引起。
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是常見原因。新生兒免疫系統未完善,易受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侵襲,表現為喉部痰鳴音伴咳嗽。保持室內通風,遵醫囑使用生理鹽水霧化稀釋痰液。
平躺喂奶易使乳汁殘留咽喉部,形成類似痰液的呼嚕聲。采用45度斜坡位喂養,喂奶后豎抱拍嗝15分鐘可緩解。母乳喂養時注意銜接姿勢,避免嗆奶。
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導致胃酸反流刺激咽喉。表現為進食后痰鳴加重,可能伴隨吐奶。少量多次喂養,餐后保持直立位,嚴重時需醫生評估是否使用鋁碳酸鎂等黏膜保護劑。
先天性喉軟化癥患兒吸氣時喉部組織塌陷,產生痰鳴樣聲音。多在2-3月齡明顯,哭鬧時加重。多數隨生長發育自愈,嚴重呼吸困難需考慮喉成形術。
空調房或冬季暖氣導致鼻腔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形成痰音。使用加濕器維持50%-60%濕度,每日用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清潔鼻腔。
日常注意觀察痰液顏色及伴隨癥狀,白色泡沫痰多為生理性,黃綠色痰提示感染可能。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母乳喂養者母親需避免辛辣飲食。若出現呼吸頻率>60次/分、三凹征或發熱,需立即兒科就診。新生兒不建議自行拍背排痰,避免采用梨水等偏方,以防嗆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