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大醫藥改革重點: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將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具體到醫療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總體要求,以及多項落地舉措。
具體如下:
1、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動基本醫保省級統籌。
2、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確保生產供應。
3、強化藥品疫苗質量安全監管。
4、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辦法,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
5、堅持預防為主,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逐步提高心腦血管病、癌癥等疾病防治服務保障水平,加強罕見病用藥保障。
6、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網絡,抓好公共衛生隊伍建設,提高重大疫情監測預警、流調溯源和應急處置能力。
7、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規范醫療機構收費和服務,繼續幫扶因疫情遇困的醫療機構,補齊婦幼兒科、精神衛生、老年醫學等服務短板。
8、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
9、著眼推動分級診療和優化就醫秩序,加快建設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使群眾就近得到更好醫療服務。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強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對病毒變異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疫苗和特效藥物研發,持續做好疫苗接種工作,科學精準處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回看2021年,在醫療健康領域,政府主要工作包括: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把更多常見病等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達到60%;嚴格藥品疫苗監管。
醫藥、醫療、醫保改革重點基本明確
9大醫藥改革重點,覆蓋三醫——醫藥、醫療、醫保,分別以推動中醫藥振興、強化藥品疫苗質量安全監管;分級診療,針對不同等級醫療機構資源配置提高看病、提供醫療服務的能力;從支付端騰龍換鳥,確保醫療保障公平可及——推動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保目錄統一等。
以下幾項政策預計仍然會對醫藥產業、藥企產生較大影響。
1、進一步推動帶量采購
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指出,下一步,集采在常態化、制度化的基礎要求上,要提速擴面。同時,以慢性病、常見病為重點,繼續推進國家層面藥品集采,各地對國家集采外藥品開展省級或跨省聯盟采購。
2022年底前,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在每個省合計達到350個以上。此外還將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覆蓋面,對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分別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
針對今年的集采工作安排,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此前在吹風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將指導地方根據臨床需要,圍繞大品種和常見病,查漏補缺進行推進,力爭每個省份開展的省級集采品種能夠達到100個以上,高值醫用耗材能覆蓋到5個品種。
此外,在原有集采領域化學藥、胰島素、人工關節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在其他領域進行探索——包括中成藥,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經組織聯盟采購的基礎上,今年要有序進一步擴大范圍。三大領域全覆蓋,沒有僥幸帶金銷售的生存空間。
已經開展集采的品種,要逐步實行其他省份的跟進協同,使覆蓋面能夠迅速擴大到其他地區。
針對未來幾年的帶量采購工作,《“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進一步提出,到202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和省級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品種達500個以上;202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和省級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品種達5類以上。
2、基本統一全國醫保用藥目錄
今年6月,全國醫保用藥目錄將基本統一。早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及時將臨床價值高、患者獲益明顯的藥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2022年實現全國基本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要求,2022年實現全國基本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
同時要建立健全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從談判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藥品和“兩病”患者用藥支付標準切入,逐步銜接醫保藥品目錄管理和支付標準。
自2019年以來,國家醫保局開始明確,省級醫保不得自行制定目錄或用變通的方法增加目錄內藥品,也不得自行調整目錄內藥品限定支付范圍。
對原省級增補乙類藥品,應在3年內以40%、40%、20%的比例逐步消化后,全國藥品目錄開始趨于統一。
2021年醫保工作要點也明確:確保到2022年實現藥品目錄全國基本統一。
3、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根據3月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21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30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和71個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試點城市全部進入實際付費階段。
在充分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下一步就是DRG/DIP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復制、推廣。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規定,到2025年,實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和按病種付費的住院費用占全部住院費用的比例要達到70%。
DRG和DIP均是改醫保支付方式從后付制為預付制,一改以往的按項目付費(根據診療過程中用到的所有藥品、醫療服務項目、醫用耗材,用了多少結算多少,一度催生“大處方”“大檢查”等過度醫療行為),將藥品檢查等費用由利潤中心轉變為醫院的成本中心,能夠規范醫療行為、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2021年11月26日,在DRG和DIP試點啟動實際付費前后,國家醫保局出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從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任務。
到2024年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全部開展DRG/DIP付費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保基金全覆蓋。
從今年開始,按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年進度安排如下:
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分別啟動不少于40%、30%、30%的統籌地區開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并實際付費;
以醫療機構為單位,按三年安排實現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全面覆蓋,每年進度應分別不低于40%、30%、30%,2024年啟動地區須于兩年內完成;
以病種為單位,按三年安排實現DRG/DIP付費醫療機構病種全面覆蓋,每年進度應分別不低于70%、80%、90%,2024年啟動地區須于兩年內完成。鼓勵入組率達到90%以上;
以醫保基金為單位,按三年安排實現DRG/DIP付費醫保基金支出占統籌區內住院醫保基金支出達到70%,每年進度應分別不低于30%、50%、70%,2024年啟動地區須于兩年內完成。鼓勵超過70%的基金總額預算覆蓋率。
4、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動分級診療
公立醫院改革是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一直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涉及醫院的服務體系、疾病防治能力、發展方式、內部管理、外部體制改革等諸多方面。
2021年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
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
3月4日,財政部辦公廳和國家衛健委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組織申報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的通知》,明確中央財政擬支持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立醫院改革涉及諸多方面,但是此次中央財政支持的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主要聚焦三個方面:
1、著力提升市縣級公立醫院診療能力。規范診療行為,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支持市縣級公立醫院傳染病、精神病、急診急救、重癥醫學、心腦血管、婦產科、兒科等臨床專科建設,加強人才培養,打造一批市縣級公立醫院重點專科,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病在市縣解決,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
2、著力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支持建立區域內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信息化規范,減少患者在不同公立醫院檢查化驗次數,讓群眾少跑腿。
3、著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加強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加強全流程成本控制,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減輕群眾看病貴負擔。
至于中醫藥振興發展等政策也處于常態推進之中,還有哪些醫藥政策是你重點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