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患者可通過抗真菌治療、保持足部干燥、避免公共區域赤腳行走、選擇合適泳具、及時清潔消毒等方式控制感染。腳氣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潮濕多汗、免疫力低下、接觸污染物、皮膚屏障受損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治療:
腳氣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足部脫屑、水皰或糜爛。確診后需使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劑、硝酸咪康唑軟膏等外用抗真菌藥物,療程一般持續2-4周。伴隨劇烈瘙癢時可口服伊曲康唑輔助治療。
2、保持足部干燥:
真菌在潮濕環境中繁殖迅速。游泳后需立即用毛巾擦干趾縫,可撒布達克寧散劑吸收水分。日常穿吸濕排汗的棉襪,避免長時間穿著膠鞋或防水靴,午休時可脫鞋通風20分鐘。
3、避免污染接觸:
公共泳池地面可能存在皮屑殘留。下水前應穿著硅膠防水鞋,杜絕赤腳接觸更衣室地板。浴巾需專人專用,不可與他人共用修腳工具。健身房淋浴區建議使用一次性拖鞋。
4、泳具選擇要點:
氯丁橡膠材質的潛水襪能有效隔絕病原體,其透氣性優于普通泳襪。選擇帶防滑顆粒的泳鞋可減少真菌感染風險。泳鏡、泳帽等個人物品存放時需與潮濕衣物分開放置。
5、消毒清潔措施:
使用后的泳具需用含氯消毒液浸泡10分鐘,趾甲剪等工具每周用75%酒精擦拭。足部可定期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殺菌,沐浴時選用硫磺皂清洗足底,床單應每周高溫燙洗。
腳氣患者游泳期間需嚴格控制時間,單次不宜超過40分鐘。日常飲食可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動物肝臟促進皮膚修復,補充鋅元素增強免疫力。快走、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環,但運動后需徹底清潔足部。發現趾甲增厚變色等甲癬癥狀時應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