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可能由高溫環境、劇烈運動、脫水、散熱功能障礙、基礎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物理降溫、補液治療、藥物支持、重癥監護、并發癥管理等方式治療。
1、高溫暴露:長時間處于35℃以上高濕環境會抑制汗液蒸發,核心體溫超過40℃可導致多器官損傷。脫離熱源后需立即用冰毯、冷水擦浴等方式降溫,避免使用退熱藥物。
2、運動過量:高強度體力活動產熱超過散熱能力,運動員或勞動者易出現肌肉痙攣、意識模糊。現場處理應停止活動,補充含電解質飲料,監測尿量預防橫紋肌溶解。
3、體液失衡:大量出汗未及時補水會造成血容量不足,表現為皮膚干燥、血壓下降。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每小時尿量需維持在30ml以上。
4、散熱異常:汗腺功能障礙、肥胖或穿著不透氣衣物會阻礙散熱。可能與甲狀腺功能亢進、先天性無汗癥有關,通常表現為無汗、心動過速等癥狀。嚴重者需血液凈化治療。
5、基礎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出現脫水,心臟病患者耐受力下降。中暑可能誘發急性腎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需ICU監護下的器官支持治療。
預防熱射病需保持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高溫時段避免戶外活動,穿著淺色透氣衣物。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時應立即轉移到陰涼處,用濕毛巾冷敷頸部動脈。綠豆湯、西瓜等食物有助于清熱解暑,室內可開啟空調維持26℃適宜溫度。有心血管疾病或長期服藥者需定期評估耐熱能力,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