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出血可通過激素替代療法、子宮內膜活檢、宮腔鏡檢查、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通常由激素波動、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惡性腫瘤等原因引起。
1、激素調節(jié):
圍絕經期激素水平波動可能導致偶發(fā)陰道出血,表現為少量褐色分泌物。建議通過大豆異黃酮補充或瑜伽等舒緩運動調節(jié)內分泌,避免攝入高脂高糖食物加重代謝負擔。
2、息肉處理:
子宮內膜息肉可能與慢性炎癥刺激或雌激素過度暴露有關,通常表現為經間期點滴出血。可通過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治療,術后需定期復查超聲監(jiān)測復發(fā)情況。
3、肌瘤干預:
子宮肌瘤引起的出血常伴隨經量增多、貧血等癥狀。直徑小于5cm的肌瘤可嘗試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膠囊等藥物控制,大于5cm的肌瘤需考慮子宮動脈栓塞術或肌瘤剔除術。
4、內膜管理:
子宮內膜增生多與無排卵性月經周期相關,可能出現不規(guī)則大量出血。診斷性刮宮后可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或口服甲羥孕酮進行內膜轉化治療。
5、腫瘤篩查:
絕經后出血約10%與子宮內膜癌相關,常合并陰道排液、下腹墜痛。需通過分段診刮明確病理類型,早期病例可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晚期需配合紫杉醇+卡鉑方案化療。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選擇棉質透氣內褲;每周進行3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魚類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若出血持續(xù)超過7天或伴頭暈乏力,需立即就診婦科完善腫瘤標志物檢測和盆腔核磁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