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跳蚤叮咬的人群包括長期接觸動物者、環境衛生欠佳者、體溫較高者、免疫系統較弱者、兒童及青少年等。
1、接觸動物:
頻繁接觸貓狗等寵物的主人或獸醫工作者皮膚暴露風險高。跳蚤常寄生在動物毛發中,通過直接接觸轉移至人體。建議定期為寵物使用驅蟲藥物如氟蟲腈、吡蟲啉,并用梳子清理寵物毛發。
2、衛生條件差:
居住環境存在積塵、織物堆積或地毯未清潔時易滋生跳蚤幼蟲。老舊房屋地板縫隙、床墊褶皺處是蟲卵溫床。需每周用吸塵器清理角落,高溫洗滌床品,必要時使用氯菊酯噴灑環境。
3、代謝旺盛:
體溫偏高或運動后出汗者散發的二氧化碳和體味更吸引跳蚤。青少年新陳代謝快、孕婦激素變化均會增加叮咬概率。戶外活動后及時沐浴,選擇淺色長袖衣物減少皮膚暴露。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群體被叮咬后皮膚反應更明顯。跳蚤唾液中的蛋白質會引發強烈瘙癢或丘疹性蕁麻疹。這類人群需加強防蟲措施,出現繼發感染時需口服多西環素或外用莫匹羅星。
5、兒童群體:
5-12歲兒童因皮膚嬌嫩且常在草地玩耍,腿部叮咬包塊更顯著。跳蚤跳躍高度約20厘米,多集中于腳踝部位。建議玩耍后檢查皮膚皺褶,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蟲噴霧,冷敷可緩解腫脹。
日常預防需保持環境干燥通風,每月清洗寵物窩墊,庭院雜草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被叮咬后避免抓撓,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乳膏減輕炎癥反應,持續紅腫需排除鼠蚤傳播的斑疹傷寒可能。補充維生素B1可通過汗液代謝產生驅蟲效果,適量食用大蒜、洋蔥也有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