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20mmol/L以上可通過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物調整、飲食控制、運動干預、血糖監測等方式干預。長期高血糖可能與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感染應激、藥物因素、胰腺疾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多飲多尿、體重下降、視物模糊、傷口難愈等癥狀。
1、胰島素治療:短期強化胰島素治療是快速降糖的核心手段,常用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賴脯胰島素等速效或長效類似物。住院患者可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門診患者需每日多次注射。治療期間需每2-4小時監測指尖血糖,警惕低血糖發生。
2、藥物調整:二甲雙胍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格列美脲促進胰島素分泌,SGLT-2抑制劑增加尿糖排泄。需根據肝腎功能調整藥物組合,合并酮癥時需暫停口服藥。藥物起效需2-3天,血糖達標通常需要1-2周。
3、飲食管理: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每日主食控制在150-200克,優先選擇燕麥、藜麥等低GI食物。蛋白質攝入每公斤體重1-1.5克,增加綠葉蔬菜攝入。嚴格避免含糖飲料、糕點等高升糖指數食物,三餐定時定量。
4、運動干預:餐后1小時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中等強度運動。避免空腹運動誘發低血糖,運動前后監測血糖。規律運動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持續4周可使糖化血紅蛋白下降0.5%-1%。
5、病因排查:完善糖化血紅蛋白、C肽釋放試驗、胰島自身抗體檢測。超聲檢查排除胰腺病變,排查庫欣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感染患者需控制炎癥,使用糖皮質激素者需調整用藥方案。
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需立即急診處理,未確診糖尿病患者建議完善OGTT試驗。建立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老年患者避免過度降糖。長期維持需每月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每年進行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篩查。隨身攜帶糖尿病急救卡,配備血糖儀和葡萄糖片應對突發低血糖。